到现在为止,我已经带你学习了接口限流框架和接口幂等框架两个实战项目。接下来,我再带你实战一个新的项目:灰度发布组件。这也是我们专栏的最后一个实战项目。还是老套路,我们把它分为分析、设计、实现三个部分、对应三节课来讲解。今天,我们对灰度发布组件进行需求分析,搞清楚这个组件应该具有哪些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。

话不多说,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!

需求场景

还记得我们之前接口限流和幂等框架的项目背景吗?我们开发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,提供公共业务功能,给其他产品的后端系统调用,避免重复开发相同的业务代码。

最初,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是,基于某个开源 RPC 框架的 RPC 格式的接口。在上线一段时间后,我们发现这个开源 RPC 框架的 Bug 很多,多次因为框架本身的 Bug,导致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不可用,但又因为团队成员对框架源码不熟悉,并且框架的代码质量本身也不高,排查、修复起来花费了很长时间,影响面非常大。所以,我们评估下来,觉着这个框架的可靠性不够,维护成本、二次开发成本都太高,最终决定替换掉它。

对于引入新的框架,我们的要求是成熟、简单,并且与我们现有的技术栈(Spring)相吻合。这样,即便出了问题,我们也能利用之前积累的知识、经验来快速解决。所以,我们决定直接使用 Spring 框架来提供 RESTful 格式的远程接口。

把 RPC 接口替换成 RESTful 接口,除了需要修改公共服务平台的代码之外,调用方的接口调用代码也要做相应的修改。除此之外,对于公共服务平台的代码,尽管我们只是改动接口暴露方式,对业务代码基本上没有改动,但是,我们也并不能保证就完全不出问题。所以,为了保险起见,我们希望灰度替换掉老的 RPC 服务,而不是一刀切,在某个时间点上,让所有的调用方一下子都变成调用新的 Resful 接口。

我们来看下具体如何来做。

因为替换的过程是灰度的,所以老的 RPC 服务不能下线,同时还要部署另外一套新的 RESTful 服务。我们先让业务不是很重要、流量不大的某个调用方,替换成调用新的 RESTful 接口。经过这个调用方一段时间的验证之后,如果新的 RESTful 接口没有问题,我们再逐步让其他调用方,替换成调用新的 RESTful 接口。

但是,如果万一中途出现问题,我们就需要将调用方的代码回滚,再重新部署,这就会导致调用方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。而且,如果新的代码还包含调用方自身新的业务代码,简单通过 Git 回滚代码重新部署,会导致新的业务代码也被回滚。所以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我们就得手动将调用新的 RESTful 接口的代码删除,再改回为调用老的 RPC 接口。

除此之外,为了不影响调用方本身业务的开发进度,调用方基于回滚之后的老代码,来做新功能开发,那替换成新的 RESTful 接口的那部分代码,要想再重新 merge 回去就比较难了,有可能会出现代码冲突,需要再重新开发。

怎么解决代码回滚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呢?你可以先思考一下,再看我的讲解。

在替换新的接口调用方式的时候,调用方并不直接将调用 RPC 接口的代码逻辑删除,而是新增调用 RESTful 接口的代码,通过一个功能开关,灵活切换走老的代码逻辑还是新的代码逻辑。代码示例如下所示。如果 callRestfulApi 为 true,就会走新的代码逻辑,调用 RESTful 接口,相反,就会走老的代码逻辑,继续调用 RPC 接口。

boolean callRestfulApi = true;
if (!callRestfulApi) {
  // 老的调用RPC接口的代码逻辑
} else {
  // 新的调用Resful接口的代码逻辑
}

不过,更改 callRestfulApi 的值需要修改代码,而修改代码就要重新部署,这样的设计还是不够灵活。优化的方法,我想你应该已经想到了,把这个值放到配置文件或者配置中心就可以了。

为了更加保险,不只是使用功能开关做新老接口调用方式的切换,我们还希望调用方在替换某个接口的时候,先让小部分接口请求,调用新的 RESTful 接口,剩下的大部分接口请求,还是调用老的 RPC 接口,验证没有问题之后,再逐步加大调用新接口的请求比例,最终,将所有的接口请求,都替换成调用新的接口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灰度”。

那这个灰度功能又该如何实现呢?同样,你还是先思考一下,再来看我的讲解。

首先,我们要决定使用什么来做灰度,也就是灰度的对象。我们可以针对请求携带的时间戳信息、业务 ID 等信息,按照区间、比例或者具体的值来做灰度。我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。

假设,我们要灰度的是根据用户 ID 查询用户信息接口。接口请求会携带用户 ID 信息,所以,我们就可以把用户 ID 作为灰度的对象。为了实现逐渐放量,我们先配置用户 ID 是 918、879、123(具体的值)的查询请求调用新接口,验证没有问题之后,我们再扩大范围,让用户 ID 在 1020~1120(区间值)之间的查询请求调用新接口。

如果验证之后还是没有问题,我们再继续扩大范围,让 10% 比例(比例值)的查询请求调用新接口(对应用户 ID 跟 10 取模求余小于 1 的请求)。以此类推,灰度范围逐步扩大到 20%、30%、50% 直到 100%。当灰度比例达到 100%,并且运行一段时间没有问题之后,调用方就可以把老的代码逻辑删除掉了。

实际上,类似的灰度需求场景还有很多。比如,在金融产品的清结算系统中,我们修改了清结算的算法。为了安全起见,我们可以灰度替换新的算法,把贷款 ID 作为灰度对象,先对某几个贷款应用新的算法,如果没有问题,再继续按照区间或者比例,扩大灰度范围。

除此之外,为了保证代码万无一失,提前做好预案,添加或者修改一些复杂功能、核心功能,即便不做灰度,我们也建议通过功能开关,灵活控制这些功能的上下线。在不需要重新部署和重启系统的情况,做到快速回滚或新老代码逻辑的切换。

需求分析

从实现的角度来讲,调用方只需要把灰度规则和功能开关,按照某种事先约定好的格式,存储到配置文件或者配置中心,在系统启动的时候,从中读取配置到内存中,之后,看灰度对象是否落在灰度范围内,以此来判定是否执行新的代码逻辑。但为了避免每个调用方都重复开发,我们把功能开关和灰度相关的代码,抽象封装为一个灰度组件,提供给各个调用方来复用。

这里需要强调一点,我们这里的灰度,是代码级别的灰度,目的是保证项目质量,规避重大代码修改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。实际上,我们平时经常讲的灰度,一般都是产品层面或者系统层面的灰度。

所谓产品层面,有点类似 A/B Testing,让不同的用户看到不同的功能,对比两组用户的使用体验,收集数据,改进产品。所谓系统层面的灰度,往往不在代码层面上实现,一般是通过配置负载均衡或者 API-Gateway,来实现分配流量到不同版本的系统上。系统层面的灰度也是为了平滑上线功能,但比起我们讲到的代码层面的灰度,就没有那么细粒度了,开发和运维成本也相对要高些。

现在,我们就来具体看下,灰度组件都有哪些功能性需求。

我们还是从使用的角度来分析。组件使用者需要设置一个 key 值,来唯一标识要灰度的功能,然后根据自己业务数据的特点,选择一个灰度对象(比如用户 ID),在配置文件或者配置中心中,配置这个 key 对应的灰度规则和功能开关。配置的格式类似下面这个样子:

features:
- key: call_newapi_getUserById
  enabled: true // enabled为true时,rule才生效
  rule: {893,342,1020-1120,%30} // 按照用户ID来做灰度
- key: call_newapi_registerUser
  enabled: true
  rule: {1391198723, %10}  //按照手机号来做灰度
- key: newalgo_loan
  enabled: true
  rule: {0-1000} //按照贷款(loan)的金额来做灰度

灰度组件在业务系统启动的时候,会将这个灰度配置,按照事先定义的语法,解析并加载到内存对象中,业务系统直接使用组件提供的灰度判定接口,给业务系统使用,来判定某个灰度对象是否灰度执行新的代码逻辑。配置的加载解析、灰度判定逻辑这部分代码,都不需要业务系统来从零开发。

public interface DarkFeature {
  boolean enabled();
  boolean dark(String darkTarget); //darkTarget是灰度对象,比如前面提到的用户ID、手机号码、金额等
}

所以,总结一下的话,灰度组件跟限流框架很类似,它也主要包含两部分功能:灰度规则配置解析和提供编程接口(DarkFeature)判定是否灰度。

跟限流框架类似,除了功能性需求,我们还要分析非功能性需求。不过,因为前面已经有了限流框架的非功能性需求的讲解,对于灰度组件的非功能性需求,我就留给你自己来分析。在下一节课中,我会再给出我的分析思路,到时候,你可以对比一下。

重点回顾

好了,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。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,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。

灰度发布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面的灰度:产品层面的灰度、系统层面的灰度和代码层面的灰度。我们今天重点讲解代码层面的灰度,通过编程来控制是否执行新的代码逻辑,以及灰度执行新的代码逻辑。

代码层面的灰度,主要解决代码质量问题,通过逐渐放量灰度执行,来降低重大代码改动带来的风险。在出现问题之后,在不需要修改代码、重新部署、重启系统的情况下,实现快速地回滚。相对于系统层面的灰度,它可以做得更加细粒度,更加灵活、简单、好维护,但也存在着代码侵入的问题,灰度代码跟业务代码耦合在一起。

灰度组件跟之前讲过的限流框架很相似,主要包含配置的解析加载和灰度判定逻辑。除此之外,对于非功能性需求,我们留在下一节课中讲解。

课堂讨论

参照限流框架的非功能性需求,分析一下灰度组件的非功能性需求。

最后修改日期: 2023年7月10日

留言

撰写回覆或留言

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。